[中國時報]捧紅新人 風靡海內外 偶像劇應成趨勢劇

捧紅新人 風靡海內外 偶像劇應成趨勢劇

蔡國榮:這一系列兩場展望電視演藝前景的座談會,是為呼應月底將舉行的台北電視節而辦,這幾年韓國影視蓬勃發展已成一門顯學,製作人劉瑋慈曾和韓國KBS有過合作「戀香」的經驗,不知道韓國這面鏡子照出了什麼?
戀香赴韓 見識全民支持影視

劉瑋慈:眾所周知韓國政府全力支持影視事業,影響所及,民間也有這樣的氣氛,可說是全民支持影視事業。記得在韓國拍攝「戀香」時,臨時借拍豪宅,主人一口就答應。拍攝大學門前大路時,不必清場,不必說抱歉,行人就會自動走避,在心理上願意共襄盛舉。

此外,韓國幕後人員的薪水非常高,沒有後顧之憂,如「火花」電視劇的導演,平均每集酬勞約40萬台幣,相形之下,台灣條件不如人,卻能製作出水準不錯的戲,實在是令人佩服。

「戀香」20小時預算約1億台幣,等於每集400到500萬元,是台灣偶像劇的3、4倍。而古裝戲預算更高,所以美術、布景、器材,都非常講究。而台灣只是求快、求收視率,於是就不太注意細節,予人粗糙的感覺也是必然。

陳洲任:他山之石,可以攻錯,電視節的功能除了交易,也在於觀摩與交流,我們電視發展迄今40多年,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電視節,希望能為業界、為觀眾提供攻錯的機會。

好戲可賣海外 戲劇生命無限延續

蔡國榮:偶像劇是目前電視劇的大宗,但是偶像劇究竟是偶像演的戲?還是新人演了偶像劇就變成偶像?台灣的偶像劇發展至今,究竟是走入死胡同,還是拓展出了新生命?

瞿友寧:其實,我寧可稱我們拍的是趨勢劇,而不叫偶像劇。趨勢劇可以反覆重播,戲劇生命無限延續,類似「台灣龍捲風」的本土戲,只有台灣市場,而「流星花園」、「戀香」和「薔薇之戀」的版權可以賣到東南亞各地等地,就是明證。

台灣影視事業也曾經有過榮景,當時瞄準的是整個亞洲市場,需要國軍支援時,一申請,國防部立刻通過,但隨著影視工作者與相關單位的心態改變,榮景不再,台灣的影視事業一路下滑。不過,我寧可樂觀地相信,現在是重新開始的機會。

劉瑋慈:我要補充的是,演員走紅靠的是戲的包裝,像瞿導演的「薔薇之戀」,就把新人鄭元暢、黃志瑋、陸明君捧紅了,因此一個創作優良、推到國際的「趨勢劇」,絕對是偶像的推手。

偶像真我演出 還是角色扮演

蔡國榮:偶像演戲,會因演技生嫩,只能演出「真我」?如果是做「角色扮演」,那麼是連在戲裡都在扮偶像?還是依劇本演出一個角色?兩位新生代偶像,應該有切身的經驗可以和大家分享吧?

林依晨:我出道3年,初期是完全演出真我,這樣比較容易進入劇情,不過,表演是主觀的,我希望能夠以自己的性格去反映角色,但演員本身也要表演出角色的個性,記得漫畫「千面女郎」主角就說:「要演風,不是成為風,而是要將風演出來。」

BEN:我演第一部戲「陽光果凍」時,對表演有點懵懂,所以只是表現真我,到了「戀香」時,所演的角色和我本人差很多,所以常常和演對手戲的彭于晏溝通,一起做功課,進入角色,希望演出角色該有生命與特質。

瞿友寧:我通常給演員幾個建議,第一階段表現真我,之後從了解劇本、藉角色傳達情緒,第三就是了解方法,讓表演更精準,到第四階段是如何用方法做表演,例如:生氣不止是大聲叫,還有很多的方法表現…。偶像太容易誕生,也容易消逝,我期待偶像演員的表演生命能夠延長、延伸。

蔡國榮:今年金鐘獎的入圍名單,引起一些爭議,不知各位以為如何?

劉瑋慈:我常常打趣,誰最愛台灣?

我最愛台灣,因為我拍的戲,不是用納稅人的錢(指公視),或是信徒的錢(指宗教台),而是自己找資金。今年,包括金鐘獎將燈光、攝影、美術、剪輯、錄音,全部合成一個技術獎項,這讓我感到非常奇怪,卻也無可奈何。

瞿友寧:聽說是為了典禮的可看性,和縮減頒獎時間,所以合併成為一個技術獎項,這樣做並不尊重幕後人員,我期待未來能修正。

陳洲任:11月25日起,台北電視節就會展開活動,包括「戀香」、「薔薇之戀」等優質戲劇都有參展,並共有20多個國家的買家會來台灣觀摩、學習、購買, 優秀的影視工作者一定不會寂寞。此外,雖然是首屆舉辦,但執行的工作團隊仍以國際的標準與規模來承辦,除了內容豐富,展位多之外,兩岸三地的港台明星包括 杜德偉、張鐵林、張國立等人都會到場,屆時歡迎關心台灣影視事業的民眾都能參與這場盛會。

蔡國榮:在對電視金鐘獎、首屆台北電視節的殷切期待聲中,謝謝各位在電視界長期工作與體驗下,所提供的精闢見解,謝謝各位。

[中國時報]企畫/紀錄:李安君 2004.11.16 
阿九 @十一月17, 2004 12:03, 閱讀(1781), 迴響(0)
文章分類 : 中時電子報

你沒有權限回應

你必須先登入,才能發表迴響,若非會員,請註冊,謝謝!

site map | rss | contact us | LifeType | © 2005-2009 linichen.net